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新絲路第95期

新絲路第95期封面

韶光飛逝,轉瞬間2023/24樂季即將迎來尾聲,揮別了新冠疫情陰霾,這個樂季滿盈著熱鬧且國際的氛圍,臺北市立 國樂團(下稱北市國)邀請了多位國際名家合作演出,展現迷人的音樂風采;此外在4月辦理2024臺北市民族器樂大 賽「TCO國際作曲大賽」,廣徵海內外作品,展現青年作曲家對於國樂無限的熱情與想像,本期《新絲路》將帶領 讀者們一起揭開作曲比賽的神秘面紗。 顏采騰分別從作曲家及獲獎者之角度進行深度訪談,在〈2024 TCO國際作曲大賽4月底圓滿落幕──整體創作水平提 升,評審團精闢點評〉一文,訪談多位評審委員,整理評選標準以及整體建議,亦提供未獲獎作曲人意見與支持,並 反應評審對於大賽的肯定與期許,希冀藉由國樂作曲大賽鼓勵投入創作,為現代國樂注入綿延不絕的活水;〈一屆大 賽,三種美學,無限的國樂想望:專訪2024「TCO國際作曲大賽」得獎者劉德奕、葉瀟陽、卓綺柔〉一文,則深度 專訪三位獲獎者,從學習經歷、創作背景與美學及未來展望等,不同的學習歷程與生長背景,帶來風格迥異的樂曲, 讓讀者看見璀璨的作曲新星即將發光閃耀。 近期北市國喜迎新團員加入,劉馬利〈江山代有才人出,繼續下一段春秋大業,三位北市國新血輪替〉一文,介紹三 位青年演奏家──蕭奕飛、陳廷宇及王子齊等習樂歷程以及進入北市國後的期望,令人期待三位演奏家未來與北市國 激盪的藝術火花;而郭沛青〈北市國的多元風貌──當代國樂跨界濫觴與影響〉一文,帶領讀者回顧及爬梳北市國「 跨界」展演脈絡,在北市國多元跨界的合作嘗試,影響了臺灣國樂生態更多元的激盪與發展。 孔子云: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」李巧昱〈二胡的製作與修護〉整理了二胡的製作工法與日常維護,讓讀者不 僅認識胡琴的製作材料與工藝,亦能學習二胡維護及保養方式;萬智懿〈王瑞裕老師與國樂的二、三事〉一文,回溯 王瑞裕老師在1960-1970年間的國樂交遊歷史,以及近年仍戮力推廣國樂,促進提升臺灣音樂生態,期盼打造良好永 續的國樂就業環境。 北市國2023/24以「樂‧極致」為樂季核心,由海內外名家與演藝團隊聯手打造極致國樂與精彩的傳統藝術演出,是 否有哪一場演出深刻地觸動您的心弦呢?回顧之際,又將迎來2024/25新樂季,北市國會帶來什麼樣的精彩節目?讓 我們一起拭目以待! 


01【新思路】 海內外名家與創作新星齊聚打造北市國極致樂聲

02【封面故事】 2024TCO國際作曲大賽4月底圓滿落幕整體創作水準提升 評審團精闢點評

03【TCO 藝訊 】江山代有才人出,繼續下一段春秋大業,三位北市國新血輪替。

04【客座主筆】 作曲家系列專題│一屆大賽,三種美學,無限的國樂想望:專訪2024「TCO國際作曲大賽」得獎者劉德奕、葉瀟陽、卓綺柔

05【扎根藝響】 樂器系列專題│二胡的製作與修護

06【國樂新視界】北市國的多元風貌──當代國樂跨界濫觴與影響

07【這些人這一刻】王瑞裕老師與國樂的二、三事 1970年代臺灣國樂人的耕耘記述(十五)

08【國樂講堂】國樂古今珍奇:「2023 臺灣國樂作品賞析工作坊」活動回顧


本雜誌已同步於國際雜誌網路平台「ISSUU」刊登,您可點選連結線上閱讀,感謝您的支持。

95期《新絲路》